在辛亥革命期间,升允不仅是陕西革命党心头的死敌,更与革命党有着深仇大恨。那么七星策略,升允是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逃过革命党追杀的呢?
升允在甘肃的地位和影响力毋庸置疑,他不仅对甘肃的政治、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,还赢得了当地士绅的普遍认同,因此他在甘肃有着极为强大的号召力。也正是这一点,使得甘肃成为辛亥革命期间最后一个响应革命的省份,并承认了共和政体。
事实上,甘肃不仅是革命爆发后的最后一个响应的省份,也是顽固保皇派的一个大本营。辛亥革命爆发后,陕西的革命党人最先响应。1911年10月22日,西安爆发了“西安起义”,由同盟会、哥老会和新军三股力量联合组成义军。义军挂上了“秦陇复汉军”的旗号,成立了由张凤翙担任大统领的“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”。当时,革命风潮席卷关中地区,迅速传遍了四十多个州县。
展开剩余73%然而,就在起义当晚,升允便听闻了消息,迅速做出反应,立即逃离西安。为了躲避追捕,他小心翼翼地伪装成一名普通的百姓,徒步离开西安,顺利通过了城外的关卡,悄悄开始向西前进。
升允的出逃,不仅直接改变了陕甘地区满清残余势力与革命党之间的力量对比,也给陕西革命党在控制关中地区带来了巨大的隐患。如果没有升允的存在,甘肃的保守派势力是无法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,也难以将甘肃的各支军队整合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团。在逃离的过程中,升允一路西行七星策略,最终到达了平凉。在平凉待了些时日后,他认为安全了,便显露身份,并给北京和兰州的清廷发电报,报告自己的行踪。
清廷接到升允的报告后,立刻任命他为署理陕西巡抚,督办陕西军务。而与此同时,甘肃的陕甘总督长庚也在积极策划对陕西革命党人的镇压,调遣了大量兵力进行军事布署。长庚通过增派精锐部队,准备向陕西地区发起进攻。
然而,甘肃境内的革命党也没有放弃斗争,筹划了兰州起义。虽然这场起义最终未能成功,但革命党与会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,彼此互相支持,这让长庚不得不重视局势的变化。清廷因此决定将升允和长庚的职权进行了分工。长庚负责主持甘肃的整体局势,并为进攻陕西的军队提供后勤支持,而升允则负责带领东路军和南路军攻打陕西,指挥对陕西革命军的全面进攻。
升允虽然是前任陕甘总督,身上有很高的威望,但他依旧保持着相当大的权力,特别是在甘肃的军队中,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他亲自提拔和安插的。例如,甘肃新军的悍将陆洪涛便是升允的得力助手之一。他曾在升允的指挥下多次参加军事演习,并在后来的战斗中屡次立下战功。
在升允的指挥下,陕甘两地爆发了辛亥革命中最惨烈的攻城战——乾州争夺战。甘军五万大军围攻守城的陕西革命军,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,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。最终,升允继续命令甘军进攻,不顾和谈停战的局势,并在2月13日杀害了义军的和谈使者雷恒炎。这一行动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。
可以看出,升允与陕西革命党的关系堪称血海深仇。那么,升允到底是如何逃脱陕西革命党的追杀的呢?事实上,当时陕西革命党中许多成员都是来自关中的刀客,武艺高强。对于这些刺客来说,在战场上未必能够展现出太大的作用,但在暗中埋伏、设伏陷阱方面,他们的身手无可匹敌。
然而,升允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选择四处逃窜或乔装打扮。他反而选择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——他没有逃往他人预期的地方,而是偷偷留在马安良的军队中,表面上宣称已经逃亡。依靠马安良的保护,升允稳稳当当地跟随军队返回西宁。通过这个方式,升允成功地消除了刺客的追击。
在西宁暂时安稳之后,升允并没有停下脚步。他开始联系北方的实力派军阀,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,并且对袁世凯持极大敌意,还发表了《讨袁檄文》,呼吁起义推翻袁世凯的统治。与此同时,革命党和袁世凯的势力开始联合追杀升允,而他也没有闲着,开始继续筹划逃亡。
升允借助马安良等人的保护,在西宁待了一个多月,当时的局势逐渐平稳,他又开始准备离开西宁,计划前往库伦。然而,这一计划也遭遇了追杀,不仅革命党的人密切追踪他,袁世凯的部队也在寻找他的踪迹。在此过程中,升允依旧伪装成普通人,沿古驼道北上。他的逃亡路途充满了危险,曾遭遇多次暗杀与刺客的追击,直至1913年3月1日,升允才最终成功抵达库伦,结束了这场长达两百多天的惊险逃亡。
升允的逃亡七星策略,不仅是他个人的生死之路,也见证了一个复杂时代中,政治与军事斗争的残酷与复杂。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